株洲报全媒体记者/马文章 通讯员/刘真湘
最近,株洲市成通过了害风险普查项目验收,这标志着株洲成为全国首批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害综合风险普查()地市州. 在这个自然害面前,株洲市采取了哪些防震救措施呢?为了找到答案,记者来到了市.
监测精准可
近,记者参观了市台网监测中心. 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波状数据,看起来像人心电图一样. 市局长朱运良向记者介绍,这些数据是各县市区实时传送深井摆测震波形数据,一旦确认是,曲线将出现剧烈波动. 台值班人员会在规定时间内对我市测震台网数据进行速报分析,并及时上报省台网中心。及时准确地进行预判是防御害关键.
近年来,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市对台进行了改扩建,增加了“地体”和“气象三要素”观测手段,为全市监测提供了更精准数据. 目前,株洲市台网(应急指挥)中心已实现与市图文支队联网,对株洲市人员密集区、广场和十字路口进行实时监控,提高了台网中心指挥能力,确保前兆资料准确和可.
应急避难场所已建立94处
如果发生,株洲市建筑能否经受住考验呢?市震害防御科科长刘真湘表示:“我们市建筑一般按照烈度7度设防标准进行建设。”近年来,株洲市坚持不断完善震害防御措施,真正把关建筑“立项工可、施工许可和合并验收”三个环节,全程建筑设防,努力提升能力. 刘真湘介绍说,株洲市目前建筑设防标准能够满足“小震不坏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”基要求. 加上株洲地处非强震活跃区域,市民不必过度担心对建筑安全影响.
此外,株洲市依托公园、绿地、广场和学校场等设施,加强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. 截至目前,全市共建立了94处应急避难场所,其中包括体育中心、神农公园、石峰公园和瓷谷等较大场所。
株洲市通过害风险普查项目验收,为加强防范工作奠定了基. 市将继续完善监测体系,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,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。
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编辑:青琪二审:戴萍、唐剑华三审:叶新福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举报/反馈。